Skip to main content

英语学习分享——中心2022级硕士生曾玲、2023级硕士生杨萍

2024年02月29日  点击:[]

中心2022级硕士生曾玲、2023级硕士生杨萍在最近的托福考试中分别取得104分和106分的好成绩,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曾玲同学和杨萍同学分享英语学习的经验和方法。

曾玲同学经验分享:托福不像高考和考研那种选拔性的考试,它只是一个考察你某方面英语能力的标准化考试,所以我的建议是趁热打铁,基础好的一个月,不要超过三个月,战线不要拉太长。

 

第一步,了解考试题型。首先需要把考试题型进行全面了解,便于之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准备。

 

第二步,记忆学科词汇。把托福主要考察的一些学科词(生物、地理、天文等)过一遍,这个个人感觉很重要,主要针对阅读和听力,所以只要记发音和主要意思即可,拼写不用管,甚至有一定词汇基础的,可以不背托福单词,直接背这些学科词就行。这个工作可以和做TPO同时进行。

 

有余力的还可以了解一下学科背景知识,个人感觉对听力有所帮助。

 

第三步,做TPO(TOEFL Practice Online)。推荐小站托福和托福考满分这两个网站,小站托福没有考满分好用,但是它上面的TPO全一点,所以我建议两个搭配使用,先做考满分上面的题,后面没题做再去小站托福。

 

口语:喜马拉雅上有一些帮助练习口语的博主,练习方法就是自己先说,然后对照他们的答题思路和一些自己表达不出来的说法,再多说几遍,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。

 

写作:可以通过视频网站看一些关于综合写作和学术讨论的介绍视频,然后就是自己一定要经常练习,熟能生巧。

 

写作模板:学术讨论很难总结出一个固定模板,但综合写作基本每道题都是有套话可以参考的,所以综合写作部分可以考前自己总结一个模板。一般是四段式,开头总结阅读材料的总观点以及听力材料的教授反对该观点,二三四段就是三个理由,一立一驳。字数建议综合写作270+,学术讨论130+,保证语言质量的前提下,字数不能太少。

 

考场经验:托福考试顺序是试音-阅读-听力-口语-写作,所以试音不要太快,否则你就会在做阅读的时候被别人试音影响,无法集中注意力。其次,做好心理准备你说口语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写作了。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尴尬过于紧张卡壳而影响流畅度,且托福口语最在乎的就是口音+流利度,卡壳太严重很难考高分。听力的时候,有很大概率你做最后一个lecture的时候,别人突然开始独立口语,也可能会分心,总之就是,平时听力、口语最好都在嘈杂的环境中练习,上考场你就会比较容易适应。

1D780

杨萍同学经验分享:阅读最重要的是词汇和长难句,托福阅读中有许多专业名词和长难句,专业名词要靠平时积累,把单词基础打牢,我在考试之前只对基础词汇过了一遍,然后过了一遍核心词汇,然后还有就是在平时练习TPO的过程中积累的生词。如果时间充裕的话,还是建议把词汇多背几遍,将词汇基础打牢。至于长难句,把句子结构弄明白就问题不大。阅读方法方面,熟悉托福阅读的基本题型,tstprep这个网站中有许多关于托福的资源,Youtube上也有一些专门针对托福的方法视频和跟练视频,有利于对时间把握不太准确的同学更好地控制时间,然后还有一些其他的干货,比如口语作答结构,作文注意事项等等。

 

听力重点是多听,包括精听和泛听。精听可以直接用TPO的素材,泛听我本人最多用的是播客,可以平时走路坐车的时候听,播客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选择自己想听的素材,不管是故事还是科普,其中科普类的比如npr出品的很多档播客节目本人都觉得和托福听力挺像的,不管是语速还是内容,都很合适。至于做笔记,主要看个人,有人有非常简单的笔记符号和一些缩写,比如number直接用#代替,education直接写成edu。另外一种选择就是记得少一点,专注于听,写下一些重点的key words。本人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,因为想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流畅的符号和缩写系统需要时间。当然,如果你能边听边记下很多内容而且不丢失重要内容,也是可以的。

 

本人的口语只有22分,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,所以我就不多说啦。推荐几个觉得有用的资源,还是前面提过的tstprep,讲了许多关于口语结构、语速练习、发音练习的方法,还有其他很多干货,值得一看。

 

综合作文,重要的是模版和字数。字数300+,避免语法和拼写错误,就很容易拿高分。学术作文除了要注意语法和语法细节之外,最重要的是观点,你可以同意其中某人的观点,但是不能只是复述,需要有补充;也可以两人的观点都不同意,自己抛出一个新观点。也就是说,观点要有新意,要留出时间检查语法和词汇错误。最后强调一点,在平时练习作文的时候最好习惯用老式键盘打字,因为考场就是这种键盘,我当时考试的时候,因为不习惯键盘,导致最后没有时间检查全篇的语法和词汇。

上一条:经管中心举行2024年校友、毕业生及学生座谈会 下一条:数模竞赛经验分享——中心2023级硕士生赖志斌、杨媛媛

关闭